来源:国家能源局网站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2-23
走进四川乐山协鑫科技10万吨颗粒硅项目,一粒粒直径2毫米的灰色颗粒硅流入储存罐,等待检测出货。“平均每天出货10车左右、近300吨颗粒硅,目前已经拿到了接近产能极限的订单。”乐山协鑫科技总经理王永亮说。
在硅料整体供应过剩的背景下,颗粒硅为何能满负荷生产?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介绍,相比当前普遍应用的棒状硅,颗粒硅体积更小、流动性更强,每一炉可以多填装15%至20%的硅料;而且能耗更低,使用颗粒硅生产1吉瓦组件,可以降低约19%的二氧化碳排放,助推应用端成本降低约19%。
从2010年开始研发颗粒硅到2019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协鑫集团先后投入了30多亿元。目前,他们生产的颗粒硅单位毛利高于棒状硅15个百分点以上。眼下,协鑫集团正加速推进大规格钙钛矿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相比传统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制备流程更短、能耗更低,而且因为质量轻、可弯曲、半透明等特点,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向高效率迈进,成为领跑者。
27.09%!2023年12月,隆基绿能刷新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这是继2022年创造26.81%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突破。
电池转换效率提高,意味着同样面积吸收同样的光,能发出更多电量。“以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40吉瓦计算,转换效率提升0.0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多发1.4亿千瓦时的电。”李振国说,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
屡次刷新纪录的秘诀,来自“宽研窄投”的研发理念:“宽研”,即布局不同具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领域;“窄投”,即集中精力把优选技术投入量产。过去5年,隆基绿能的研发投入超过180亿元。
2014年以来,我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0多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介绍,2023年,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异质结电池、背接触式电池等技术加速产业化,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转化效率屡创新高,我国光伏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融合创新、出海建厂,持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正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应用模式创新,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
炼化用上绿氢。在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50多万块光伏板产出的绿电制成绿氢,通过管道运往炼化企业,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炼油产品绿色化。
“自2023年6月30日产氢以来,项目已累计向塔河炼化输送绿氢超过2700万标准立方米。随着塔河炼化生产装置完成扩能改造,绿氢输送量将逐渐增加,预计到2025年四季度,输氢量将达到2万吨/年。”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筑披上“新衣”。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所在地海南东屿岛,酒店、停车场车棚等装上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BIPV)。和传统在屋面上用支架撑起光伏板不同,这里的屋顶本身就由内板、保温棉、外板、光伏发电层等合而为一。BIPV让光伏真正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安装时不需留出通道,意味着同样屋顶面积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组件,发电量提高约15%。
出海建厂,同样成为这两年光伏业发展趋势。TCL中环积极推动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晶澳科技拟投资约27.15亿元建设越南年产5吉瓦高效电池项目;阿特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年产量5吉瓦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介绍,当前光伏企业出海建厂,目的地已从东南亚为主拓展至美国、中东、印尼等市场;布局海外产能的环节更多,上下游产业链出海已成趋势,“此外,从过去单纯输出产品,过渡到提供生产、管理、品牌、服务,构建全球合作共赢的生态。”
“光伏产品正从‘中国造、全球卖’向‘全球造、全球卖’的格局转变。面向未来,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高纪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