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xwwmm.com/func.php on line 251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aplianghua.com/cache/5a/f1b36/1c202.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xwwmm.com/func.php on line 239
 中国经济周刊:世界能源最终还靠核能-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UG环球视讯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经济周刊:世界能源最终还靠核能

来源:本站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1-29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孙勤:





  我们准备在“十二五”推出一个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个机组已经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初步认定。今后,大家就不再“三国演义”了,国内设计研发的机组可能就“兵合一处”,就推出一种堆型。





  “现在是解冻,但核电建设的步伐肯定会放缓。”11月12日,十八大代表、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向媒体表达了他对中国核电审批重启后的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





  归咎原因,“还是一个安全稳定的问题。”孙勤说,“不能搞大跃进,不能太冒进,还是要稳扎稳打。”尽管我国在核电上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但是整个节奏还是要把握好的。中国核电技术和能力本身的不足也必须正视,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核电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孙勤认为,到2020年后,中国核电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世界的能源,最终还是要靠核电。”





  核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应该全透明





  《中国经济周刊》: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人们对核电的恐惧一直存在,尤其是日本的福岛核危机之后,这种恐惧更甚。如何从安全性上让民众感到放心?





  孙勤:我们一直在解决建设与安全之间的矛盾。第一,选择的技术路线和机型的固有安全性比较高。当前,我们新开工的项目要符合三代核电技术,甚至超过三代,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安全标准。第二,核电站的建造必须保证质量,不留任何隐患。第三,要有一批人来运行好核电站。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且要有比较好的安全文化和理念,能做到按最新的安全理念来运行管理。最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安全运行应急体系。我们现在就需要具备应急的队伍、能力和手段,而且还有一个第三方的监督力量。





  公众的认识和接受是建设核电站最基础的条件。今后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都应该要全透明,包括气体排放或者废液排放等都应该要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只有这个措施做好了,公众才会认为核电站是好的,同时也是安全的。这是一个负责的态度。





  《中国经济周刊》:最近国家表示不开启内陆核电站,是受到舆论的影响还是我们的技术能力达不到?





  孙勤: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西方也有很多建设在内陆的核电站,这没有技术上的根本性原因。我想核电站建在沿海也好,内陆也好,技术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人的可控的管理。欧洲也在城市边上或者经济发达的地方建了很多核电站。我想,只要安全允许之下是没有问题的。大家不要有这些顾虑。





  “十二五”将推出完全自主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的核电技术还很不统一,几大核电公司都有自己的核电技术,这是否会对今后核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带来难题?





  孙勤: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引进的有法国技术、加拿大技术、美国技术、俄罗斯技术,给管理带来一些不便。但这只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国家的核电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管理能力,我们博采众长,这对中国核电的整体设计和管理能力都会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几大公司还是坚持各自的技术,未来技术路线能统一吗?





  孙勤:从全局来看,为了提高整体效益,便于管理,我们还是要在技术路线上逐步统一。





  由于我国的核电处于起步阶段,最初的核电技术肯定依靠引进,而在掌握技术以后,10年内会统一技术路线,包括统一的国家标准、统一的设备装备制造、统一的核燃料。这样,我们核电整体的安全性、经济性、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中央也作出相关规定,在技术路线上给予了引导。第一,主要发展三代核电技术;第二,在三代技术上,政府要求中核集团跟中广核集团合作拿出一个堆型。我们准备在“十二五”推出一个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个机组已经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初步认定,认为跟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今后,大家就不再“三国演义”了,国内设计研发的机组可能就“兵合一处”,就推出一种堆型。





  核废料处置场已选址





  《中国经济周刊》:核能本身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资源,但核废物的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当前我们采取的“深地层掩埋”方法是否足够安全?目前有没有一个处理高放射性物质的规划?





  孙勤: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妥善处理,这是核电安全和环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很多人对核电顾虑的就是乏燃料。反应堆放射运行完后,残留的乏燃料里存在高放射性,而且放射性周期很长,甚至达到万年以上。这就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





  我们采取的“深地层掩埋”法, 当前欧洲也在采用。它不仅仅是把核废物处置在地层里面,而且采取相对安全、环保的处理办法。比如,把核废物做成玻璃块,上面加层不锈钢保护套,放入400米以下的深地层。这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没有最终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也正在积极推进,也有相关规划。在2020年以前,我们要建成一个深地层处置的实验室,这在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里已经明确。为此,我们前不久还专门到瑞典的实验室去考察。现在,我们已经找到地方作为选址。





  同时,我们准备进行建设处置场,负责核废物今后的处理。这将是对核废物深地层商业化处理的一个处置场。很多外国专家到我们这个处置场现场看了,都认为选址条件非常好,地层很稳定,空气很干燥。我们规划,实验室做完以后就进行这个实用处置场的建设。





  《中国经济周刊》:最终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完全解决核废物的技术和办法?





  孙勤:对于核能,人类并没有满足于将核废料藏在地底,正在研究更先进的办法。比如,把放射性的东西放在反应堆里面,反应堆通过照射或者嬗变,使它从长放射性的核素变成短放射性的核素,我们叫做“嬗变技术”。这从技术、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个研究出来的话,就最终解决了高放射性废物处置的难题。目前,我们还是以深地层处置为主,但正在研究和加快解决核废料处置的问题,而且进展还比较好、比较快。





  (本文章摘自2012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郭芳 李凤桃)

TOP